俗话说:再过10年,又是一个好萝。
via 今日もやられやく
We don't choose who we are, but we do choose who we become.
我总算想起要看它了。福山润(陆夫)的配音技巧的确是业内少见,什么角色丢给他都能抓到人物的性格,包括这个近乎被机器人击溃的钢琴男。保持角色新鲜感是困难的事情,但《夏娃的时间》做到每集添加一些背景故事,逐步饱满陆夫的人物个性,合理解释了他的最终抉择,是相当漂亮的过渡手法。(反观今年的深夜动画,还真没几个有刻意雕琢过)
值得思考的是萨米的提前离场——这是否也能解释为“不伤害人”的一种呢?不揭发相恋的爱人,不骚扰苦恼的男人,不告诉幼儿她养父是什么人,这都是人类社会认同的“避免伤害”。那为了避免今后尴尬,减少工作以外的接触,是否也属于“避免伤害”的范畴?人类也爱“好心做坏事”,那来自机器人的特殊温柔,我们又该如何体会?简单点说,假如电视连续剧都用仿真机器人演,你还会收看,甚至落泪吗?
本人的回答非常理智:
“让我抱抱这高端的人工智能吧!”
夏季新番难吐好槽,怎么写都是两句话就概括一部作品(不敢剧透,不知怎透,透了等于没透等等)。刚才我尝试硬撑,码了1000多字,然后自己重看一遍,笑不出,糟糕透了。
以下是一段我没使用过的开篇人设,刚才套了一下,也不好用,贴出来纯当清仓。
在业界的努力创新与玩家的严厉监督之下,能(读:有价值)改编成电视动画的原作也进入消亡的边缘了。客栈老早不是后宫片的支持者了,即便它换个马甲搞GL,我们也不会有太大反应。不过我们的观点终归属于少数派,隔壁楼喊“没后宫没生活”并非是狼来了:不信请看POPGO那楼的高度,恰恰验证了新鲜男猪的供应紧缺。
有马哲平,你的名字是一鸟多少石啊!
年轻的读者,可能没听过抓旋转木马上的金环这回事。但是,在1950年以前,如果你一伸手抓到金环,不仅获得一次免费搭乘的机会,你的名字还会通过扩音机宣布,其他的孩子和父母全都会为你鼓掌。当然,所有的孩子也都热切希望自己是金环得主。 – Anthony Robbins
Life’s just a merry-go-round. Come on up. You might get a brass ring. – Mae West (找不到原出处)
你知道很多莫名其妙的老捏它啊,滝沢同学。via urbandictionary and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