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含义之一是不男不女,如果这听起来很负面,请先矫正你自己的歧视观点,同时尽量别想起李宇春。
话说本人今天才搞清楚noitaminA的由来,2006年就看过的名字,我一直觉得它和我认识的什么东西很像,结果居然是Animation(动画)的反写……撇开这个白目发现不谈,该栏目选择的动画也有意思,因为富士电视台希望将深夜动画推广给年轻男性以外的观众群,所以播出的均为中性或偏女性向动画——看看那列表,蜂蜜与四叶草,豆芽小文和现在的东之伊甸,题材中性,却不乏精品(好吧,是我对后者期待值太高,noitaminA也放送过开头很美,结局却让我翻台的PIG制作的图书馆战争)。
这值得扯淡——日本深夜动画会否拥抱中性化的将来呢?我认为选择是可以预见的,日本宅腐两个极端的客户群绝对不少,但和“普通人群”相比还是有些单薄;要拓展海外市场,更是需要中性的作品(在我印象里,即便是黄金时段的TV动画,也大多数为男性向)。日本行业的确无时无刻不在考虑品牌乃至文化输出的可能性。
另一个话题,则是国产动画面对竞争者的72变,是否有准备对应的意思?我能想到两种思路,一种是坚守幼儿阵地,另一种是花大钱吃螃蟹。按照当下的气氛,坐以待毙的可能性最大——说难听点,不知道我国动画业还能撑住列强的多少次“围剿”?还有谁在为创意的长征而努力?求内线与明眼人的指点迷津。
via wikipedia
更新:有朋友丢给我cnbeta上的某文,出处以及原文,日经BP商业版有这个专栏我也是第一次听说(有点像百元籠羊的站,但从更商业化的角度出发)。说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也不为过。
感觉不到国内动画界的生气
坐以待毙,这个词很形象
店长有空介绍些英国的动画吧,在我的概念里只有《小鸡快跑》《无敌掌门狗》这类停格动画,不知当地的少男少女们都看些啥。
同台的另一个栏目NOISE也有类似“要从宅腐片中脱出,做平常人也能欣赏的动画”这样的口号,
看它从开盘首映、一身满不在乎浓浓南美风的道子与哈金;到本季当番、才两话已经把罗马假日场景走遍的天堂餐馆;再到预订播出、“女性同士の恋愛と友情が描かれている”的青之花——
就择片的视角来看是相当的女性化,甚或相当的……“女权”?
至于ノイタミナ,蜂蜜与四叶草曾经出过很适合梳妆台摆设的、相当细腻的绘本风手办,豆芽小文则是杂菌们圆滚滚的手机挂链——
富士台在做的,似乎是要把ノイタミナ和NOISE作成品牌,让它们和GUCCI的包包资生堂的药妆一同成为OL茶会上的话题——成为阿姨们生活态度的体现。
不过,这深夜动画向非核心人群开拓之第一步,也或许就是极限了?……毕竟,你没可能跟个脏兮兮的普通非宅大叔聊生活态度,或者对他说:“男人也要对自己好一些~你看,这个森田忍的剃须刀就和你的肤质很配哦~”
我覺得動畫方面應該是基本沒有所謂「被列強圍剿」的問題才對,因為日本動畫的播放習慣跟國內觀眾的觀看習慣是完全的不相符——國內觀眾(這裡泛指一般觀眾,非阿宅)普遍習慣每天收看電視劇之類的連續作品,要他們一個禮拜追一集30分鐘的動畫片不如叫他們上床睡覺
>庚
因為你根本沒看,僅此而已
國內的動畫界進步雖慢,但並不是沒有前行,8500萬票房的事實放在那裡,而在這個數字之中並不僅僅是你們所認為的「只是小孩以及帶小孩去看的大人」所花費數字
> Ling
受教了。我近年对国产动画的了解只限于看过几集《梦里人》《秦时明月》和《月尘》,以及一些独立制作的短篇,对国内动画产业运作情况也不是很清楚。
我之所以有此感受可能是受几位学动画的同学透露出来的悲观情绪所影响吧
另外我认为收看习惯和生产方式也是相互影响的,国内普通观众的收看模式如此,是因为国产电视剧和动画必须都是制作完毕后审批通过后才允许播放,不存在、也没办法有制作同时资金回笼的考虑。所以如果审查制度几境外动画播放限制开始松动(虽然我觉得如今这个趋势是在向相反方向移动),国内动画生产模式和观众收看习惯会不会发生转变,而会不会因此导致国产动画和境外动画的直接竞争就是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了。
@Ling
说“围剿”并不是指国内产业已经束手就擒,而指“要允许列强进来的话,我们没有抵抗能力的意思”。
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票房的确神奇,但那足以证明我们在国内动画市场上有优势吗?我认为不是。喜羊羊用了3年,在缺乏竞争的各省电视频道上培养了大批儿童观众;其剧情轻松,不强制教育的特性是亮点;再配合广东即将举办2010亚运这个事实,政府与家长也没理由挡道。
喜羊羊与灰太狼电影版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儿童为家庭核心”的金条道理,在新年档期抓住人们的消费欲望的。
高票房一定有理由,但“高票房奇迹”之后的“白目动画热潮”是否会同样成功?相信你我心中已有答案。
或者换一个角度思考,假如Wall-E去年能同步进中国市场,然后喜羊羊与它在差不多的时段上映(当然是先后上映,减少票房冲突)——你认为培养观众群3年的喜羊羊能击败培养了一代年轻人的Pixar吗?
——————————
@All
回到电视动画的话题上,富士尝试中性深夜动画也不过4年,其效果如何还不能下定论(既然他们在做,说明没吃亏),但普通观众的市场,无论日本还是中国,我认为是存在的。
想想柯南在国内的放送模式,并非沿用每周一集的方式,而是周一至周五黄金时段连续播放——这类“中性动画”在国内的受众大得多(所谓大众,是指我家老少都认得出柯南),但国内相应的竞争对手好像不存在。
再回忆男性向的Gundam W,简直有如乔布斯的iPod一般,“你说你不想看是因为你没看过”——当一个女生能打断一堆男生的话题说“希罗的能力明显比较强”,你知道那个动画已经刻在这代人的心里了,不管是通过装帅的自爆或是美形的高达。
我喜欢日式动画,但我自问还没有被转化到对国产作品一律鄙视的地步;然而要问最近有什么国内作品,我却说不上来;连我那漫画油画多才多艺的表弟也说不上来(他上初中,对夏娜是“听说过”的程度;喜欢漫友,但不喜欢Ling你的日式风格,调教不能,抱歉=3=)。
这一定是哪里掉了链子,让期待着国内产业的我们变成了有如在上海滩挥霍,不知天高地厚的富家子,完全忘记了在延安抗战的动画从业者……
我觉得,所谓对普通观众的争夺,并非指当代,而是指下一代;看着日经BP那留华教授的评论,日本动画对中国市场还是有很大期待的。也许我们能再闭门不谈引进动画多3-5年,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培养出与我们(阿宅和伪宅)相似的消费群体,不从今天做起是不行的吧?
我以前看过一些由大学生制作的独立动画,充满了热情与创意;来到社会的混水上一趟,却变成了大众脸。你可以说这就是现实的无奈,但眼看着这么多创意被现实所击垮,政府与投资者却无动于衷——不也是“坐以待毙”的表现吗?
——————————
@Ruocaled
本土TV动画不多,因为搞全球化,大多数都在美国制作。
Charlie and Lola是少数的选择之一。
电影也有一些,但与好莱坞还是没得比。具体Wikipedia上有记载(有一些在香港的英文频道上看过,例如Dianne Jackson的The Snowman与Granpa,现在想起还是泪流满面)
管理一款喜羊羊始终比管控一堆动画形成的行业要简单,这里官员也有动机让喜羊羊做大做强……效仿视频网站的逐步清理……
純粹的覺得所謂的“中性”向是口味比較接近8點檔合家歡電視劇,家長陪著就能看的那種。就像南瓜三姐妹那裡啥啥二之宮同學。而不是嚴重PG家長指引或者兒童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