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客栈的吧台旁和GalGame界的某位老前辈讨论当下游戏创意匮乏的问题,他打了个让我记忆深刻的比方,这里转述那段话(大意):
假如说,你用一个高端的神经网络学习了一堆文学名作,它的人工智能聪明得足以撰写长篇小说,小说家们会因此失业吗?不会,文字创作是独特的。
假如说,你用一个同样的神经网络学习了一堆乐曲名作,它的人工智能聪明得足以谱写交响乐章,作曲家们会因此失业吗?不会,音乐创作是独特的。
假如说,你用一个同样的神经网络学习了一堆游戏画面,它的人工智能聪明得足以绘制少女背景,制作组们会因此失业吗?也许不会,但他们会开始担心自己的制作成本是否太高。
问题就在这里,现在的游戏创作太接近体力活。重复的劳动,迟早会被更节省成本的机械替代。再来一次工业革命,小说家会活着,作曲家会活着,制作组的成员们,却很可能要露宿街头。
假如你在害怕被别人取代,问问自己:你是在创造未知,还是在重复历史?
image: cuteg
历史就是不断地重复自己,无论是正确还是错误.
很遗憾天朝正是后者
未知意味着风险,创新总是受到商业模式制约。在这个山寨时代,先驱者往往叫好不叫座。事实上大家都懂得后发制人的道理,等别人先吃螃蟹,然后一拥而上,成王败寇。玩家也不会在乎,只要好玩就行了,没人会在乎产品是怎么来的,哪怕做游戏的是一条懂程序的狗。
战场原就是这样被阿良良木同学给吃了。
哈,又见神经网络,这个东西现在还没那么强大。不过关键在于,艺术除了具有审美的形式,还要传递人的意念和情感啊。神经网络做得再好,也不会生成任何具有情感的东西。
人们喜新厌旧、迫不及待,但骨子里又不愿去了解接受陌生的事物。大规模的需求造成了大规模的生产,同质化的市场带来了同质化的产品。一本书也许可以读一个月,但一个游戏怎样玩一个月?人的想法和情感不是牛奶,挤一挤就有,当然无法适应大规模的生产,所以能看到的只有滥造出的一样的产品,而没有创作出的独特的作品。正因为如此,创意和多样性少有生存空间。与其批评作者,不如批评这个市场。但这又有什么意义呢?(市场同质化是怎么回事我说不清楚……)
当然我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这就是形式的狂欢,看清就行了。
工業革命和全球經濟一體化導致的文化產品標準化嗎?
當年在讀文化帝國主義理論的時候最反感的地方。
雖然這樣說不公道,但是無疑,要用更快的時間以及更低的成本去生產產品,這是導致文化產品趨同的重要原因。另外,正如當年的一個老師說,現在的孩子,經歷的路已經和我們以前不一樣,到底會不會導致創作人員素材不足甚至無法做出打動心靈的劇本,這是我擔心的事情。也許他的感慨是由於《娛樂至死-童年的消逝》裏面的理論,但是事實上,香港電視劇的質量的每況愈下也使他做出這樣的statement。
或許,這個現象在遊戲創作界也可以參考?
责备文化产品缺乏创意没有意义,因为那是市场决定的;创意和多样性也没有被扼杀,只是需要寻找。
单纯的使用工具这件事,迟早有一天会被一个更高级的工具代替。
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效率的提高,它淘汰人类的机械劳动。但它更根本的会改变社会结构与你的生活方式。。。总有一天你不再需要工作,三五个人类劳动者就能生产出全城人口基本的吃喝拉撒的生活需求。
那时候,你需要担心的,不是找个工作,而是怎么活。
仔细想想其实现在除了小说家,乐谱家,别的基本上都是可以被超级计算机取代的。
文学和音乐的确是独特的,但是他曾经的传统疆域被大大缩减了。
勤劳动脑的总是活着,机械呆滞自我满足的总是死了。
有没有机械替代都是一样,没有创造力就只能是工业系统下的高级生化劳力而已,你的机会在于。。。你可能比机械还要便宜,就像富士康的流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