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店长手里堆积着一批新鲜热辣堪比蓝蓝路早晨套餐的新番作品等着长江后浪推前浪,但我却更热衷于处理蹲在浏览器角落收集灰尘的豆瓣电影书签——并不是说豆瓣比早晨套餐有营养,接下来的电影不是谋杀就是性爱,从取材角度看,红地毯不见得比蓝蓝路高尚多少。只不过,这些电影再次验证了本人坚持的“剧情基石论”。于是我,在投身新番乱战之前,有感而发。
让我们顺着实际的观看次序来回顾电影吧(已避免宣传海报以外的剧透,各位可以安心阅读)。
马克思·佩恩 / Max Payne
忘了游戏的剧情,也不愿回忆电影的剧情。
亮点:子弹时间,比宣传短片多10分钟。
败笔:命名这部电影为《马克思·佩恩》。
在飞机上追看免费电影是本人的糟糕习惯,然而《马克思·佩恩》却在高空9,200米给了精神抖擞的我一个过肩摔。被擅长子弹时间的游戏英雄的真人替身如此痛击,其切肤之痛相信只有玩家才能体会,要比喻的话……就像Galgame玩到一半发现自己喜欢的角色无法攻略一样吧!区别是,这个不懂资本论的马克思,从头到尾一个选项框也没显示给我,只让观众陪着男主角一起痛苦,共同杀戮。
假如电影半能换个角度,把马克思有如毁灭战士一般冰冷的面孔的由来解释清楚,而不是分段插入暧昧的回忆片段,观众至少能对马克思的绝望带有一丝谅解。从电影的视角出发,马克思不再是被逼上梁山的马克思,他只是个有《德州电锯杀人狂》情结的复仇狂,减去应有的演技。
另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设定,是马克思嗑药之后的场景特效,越看越像暗黑破坏神的钢筋水泥版。这种夸张的特效虽然给马克思的疯癫加入了些少调味,却伤害了整体剧情的统一,从现实穿越到奇幻,这是中土战争?
当游戏《马克思·佩恩3》的制作传言在互联网上散播时,许多老玩家的反应是:你怎么再折磨这个可怜的主角?丢了亲人,没了朋友,能闪避子弹又如何?没人指望马克思当救世主,他只是在生死线上挣扎的人偶,企图用仅有的生命换来真相。
只可惜,本作的开放式结局,却留给我完全相反的感想:你怎么能再折磨这些可怜的观众?你要用仅有的经费换来又一场噩梦吗?
评价:2/5,《马克思·佩恩》的原作在2001年让玩家们开了眼界;但正如你不能给一个近视400度的人戴200度的眼镜,这个8年后的电影版,应该有泛滥的子弹时间以外的内涵。
后话:现在回想,假如本作没有叫《马克思·佩恩》,我应该会给3,虽然更大的几率是我根本不屑看……所以我还是很感激这部电影的存在,它是一团糟,但它也是我看过的最优秀的游戏改编真人电影。相比龙珠泪人版,《马克思·佩恩》的票房成功至少不让我反胃。
颠覆风云 / What Just Happened ?
有如美女护士打吊针,刺了10来次,就是不见血。
亮点:饰演主角的罗伯特·德尼罗的口才。
败笔:电影主题的软化。
从任何角度粗略的看,《颠覆风云》都是一部颇具真实感的讽刺好莱坞生活的作品,通过演员,导演,制片与片厂之间的互动来揭露好莱坞生意的滑稽黑幕。远看很有意思,当观众靠近一瞅,却发现《颠覆风云》更像场间休息的表演,拉动气氛,却没有一针见血的吐槽,导致整部作品缺乏观众期待的行业嘲讽。
不识好莱坞内幕的我们无法评判电影题材的真实性,看在罗伯特·德尼罗打拼这行各个职位多年的份上,就暂且放过剧本吧。不过同一个题材,也有多种切入的角度;本作选择方向明显偏软,剧情围绕着当监制的男主角的倒霉处境展开,逐步让观众产生同情心。若将此片交给独立电影制作人,绝对会演变成激烈的批判性电影;各种诙谐的社交场面,也会以更黑暗的方式呈现吧?
《颠覆风云》特意包装了男主角的痛苦心声,让整部电影变得更像轻松小品,这或许与观众(包括本人)的期望相去甚远。在飞机上生吞这部作品时,我真有“想看焦点访谈却撞上东方时空”的无力感,换作客栈的标准语言,即“想看男性向漫画却买错了女性向的脱力感”吧……
评价:3/5,电影观后的印象并不深刻,再次回顾时却笑了出声,真该归功于演员们的卖力表现,因为剧本完全是流水帐。《颠覆风云》是一篇活灵活现的监制周记,它不准备提出建议,也不打算揭露伤疤——造梦的好莱坞不需要这种真实。
后记:别被Sean Penn的名字欺骗,他(饰演自己)的台词不到十句。Bruce Willis的台词倒不少,不过50%是七大禁语中的m10r。
嫌疑人X的献身 / 容疑者Xの献身 / Yôgisha X no kenshin
不少人会收集证据的技术,但你懂得拼图的艺术吗?
亮点:天才与天才在他们副业领域里对决;剧情曲折多变。
败笔:正义必胜是一个可怕的怪圈,也是天才侦探的洁癖。
这是本人在飞机上收看的最后一部电影,当时的想法时,既然我已经如此自虐的选择了两部偏门作品观看,一不做二不休,顺便找款外语作品来嚼吧!出于对印地语的神经过敏,我随意挑中一款日本电影就开啃了。
结果《嫌疑人X的献身》并没有让我失望,从一开始误导我满心期待科学烂片的物理实验到滚动字幕后的最终拼图,剧情发生了数次转向,如果你和我一样是典型的推理厨,请准备好在最终答案面前自愧不如——若你为自己注意到了某些明显的证据暗示而沾沾自喜,再请问问自己,为啥有这么明显的提醒还拼不出犯案过程?这就是一个躲在房间里的推理厨与一位总是遇上美女受害人的俊俏物理叫兽的差距!
排除本人对汤川学同学的嫉妒,《嫌疑人X的献身》没有突出的毛病。小说移植的剧本一气呵成,犯罪动机与结案方式是仅有的生硬部分,但结局充满感染力的气氛早已盖过瑕疵,使整部作品得以在观众情绪的高点划下完美句号。
《嫌疑人X的献身》的成功也有赖于稳健的演出团队;虽没有流芳的场面,却符合我期待的人设。硬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人物语速太慢算之一:若非那领导人大会报告般的语速,这部电影只消1个小时就能完结吧……这样考研观众的肺活量,导演可谓心狠毒辣……
推理片,乃至众多“本格”(严格意义上的)推理作品,都尊重WHW(Who,是谁干的;How,怎么干的;Why,为什么干)的三要素——《嫌疑人X的献身》也不例外。正义与人道的挣扎,本人在此不多赘述,请自行体验吧。
评价:5/5,你可以说是我对推理的片子特别感兴趣,或是我已经被名探推理作品所驯服——但请别忘了,2008年出品的《嫌疑人X的献身》没有像样的竞争对手。本片的5分实至名归,直到福尔摩斯的电影票房压过James Bond。
后话:不用我说各位也知道,推理片精华在于第一次,请不要阅读豆瓣的留言。
理发师陶德 / Sweeney Todd
人肉夹馍,小心上瘾。
亮点:黑色音乐剧,歌舞声中,人性灭亡。
败笔:腥味极重,难以下咽。
短暂停留上海期间,店长在旅馆电视上逛到了HBO频道,无事一身轻,又见这出奇怪的电影在播放,便以“大”字体势躺着观看起来……
留意这部电影并非毫无原因,因为《理发师陶德》的故事背景与之前提及的《马克思·佩恩》差不多:妻离子散,孤身抗战,一个男人执着乃至沉迷在他的信念中。拥有相同的大前提,《理发师陶德》的制作组却铸成了这部让人回味的优秀音乐戏,除了大胆的歌剧元素,不会子弹时间的陶德到底胜在哪里?
先说说主观差距,本片由怪才Johnny Depp饰演,执导的则是喜欢拍摄怪片的Tim Burton,这对名声籍甚的怪人组合,打从《剪刀手爱德华》之后就没停止过实验电影业匮乏的诡异元素。《理发师陶德》也不例外,剃刀封喉,人肉夹馍,令人毛骨悚然的餐厅与理发店,在轻快的节奏,诙谐的歌词中红火营业着……贫穷与官僚,搭配由灰暗场景与电脑特效结合而成的维多利亚的伦敦,让时间与人物沉入朦胧,只有复仇的鲜血,才能给陶德的生活带来清晰的色彩——整部电影就是围绕着这么一位有血有肉,能说会道的疯狂理发师展开,仿佛Sound Horizon早期的歌曲。
客观的说,板着脸的马克思的人设无法与鬼头鬼脑的都市传说陶德相比,马克思所处的现代世界也远比陶德生活的恶紫夺朱的伦敦善良。这赋予了陶德更多的真实感,尽管他的复仇心态早已超出常人所能理解的范围。
本作最掉眼镜的恰好也是结局的展现,虽然电影要尊重原作的步子,但完全照搬200年前那个唐突的终结或许不是上策——即便它化解了所有的怨恨……
评价:4/5,若非那剧情急转直下的最后30分钟,我肯定会给这部电影3分;但也恰恰因为那段剧情,让我无法给出最高的评价。假如《音乐之声》让你起鸡皮疙瘩,那这部另类的歌剧绝对能帮你培养抗体。
后话:其实不是人肉夹馍,是人肉馅饼;但我觉得两者性质上没什么差别……
提示:接下来的影片因为有家喻户晓的演员或在奥斯卡的获得奖项,名气瞬间膨胀;留在我脑海的余波却不是很深刻,所以简单带过……
生死朗读 / The Reader
这部电影,如同小说作品,提出了一条严肃的选择题:假如你深爱着一个人,而他/她却在对事件全局缺乏了解的情况下间接参与了一个严重违法人道的大屠杀,你会千方百计的去拯救蒙在鼓里的他/她呢?还是立马与这个犯下弥天大祸的人划清界限?
上面的问题很深刻,然而这部电影却看得我咬牙切词——不仅因为男主角选了一条折中的道路——既不愿放弃深爱的人,又无法说服自己跨过对大屠杀的憎恨的坎。与《嫌疑人X的献身》相反,这位主角在爱与法律之间,找不到立足点。
这种暧昧不清的感情,直到最后还缠绕在主角的生活里,剧终。提出问题的电影却不尝试作答——在我眼里,道貌岸然的分析大屠杀造成的代沟是一种低劣的自我安慰。没解决任何历史问题,只“拔高”了自己的道德水平。
评价:3/5,我坚信,仅仅思考不会带来改变。假如你要理解参与大屠杀的人,就请行动起来,而不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生怕同胞误会了你。否则你所谓的理解,只是一纸空文。
后话:这部电影的暗喻很多,假如你不感兴趣,看完男主角长大前的那段就够了。性爱裸体的场面都在前面,为主角间的“爱”作有些多余的夸张填色。
好好先生 / Yes Man
评价:3/5,整部电影我只爆笑了两次,以Jim Carrey的实力为标准称不上优秀。另一个遗憾是电影展现主题的手法过于粗糙,先是极度自卑,后是极度自信,最终结果是不出意外的“要学会平衡”——对比《楚门的世界》,难免相形见拙。
后话:感觉这次上帝给Jim Carrey梦醒的那巴掌来得太早。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 Slumdog Millionaire
评价:4/5,我喜欢电影穿插记忆与题目的展现方式,4分全部压在这上面。我不喜欢的部分其实很多——例如那些村落,人贩子,在2009年的今天,他们依旧是亚洲绝大部分国家的社会组成部分。我无法像西方观众逛大观园,因为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而我却无能为力。
另一个不满点是电影处理主角亲哥的方式,他比主角果断,也在骨节眼上帮了亲弟很多次;然而结局却在男主角与女主角的相会之中结束,丝毫没有对亲哥的纪念。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宝莱坞的Masala电影的特质(我也说过,我对印地语过敏),但夸张如凉宫团舞的谢幕有够无厘头……
后话:准备看催人泪下的爱情剧,深不见底的文艺片,枪林弹雨的动作片,捧腹开怀的幽默片与鼓舞人心的励志片的观众们都可以准备失望了——因为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个不择不扣的混合体,它不属于好莱坞流派认知范围内的任何一种形式。我猜,正是这种纯粹又陌生的组合,让它轻松垄断奥斯卡(尽管印度本地的电影人对它褒贬不一)。
呼,店长总算把三月的收看感想反刍出来了,希望各位旅客喜欢这道菜(拖)……下一周如无意外将是冬季新番欢送与春季新番握手见面会,在这里透露一个小道消息。
“我再不是Gundam,但我喜欢上天然呆与黑长袜了……”
完。
该死的…如今的我连新番都没有时间看,更别说电影了Orz
高中真是充实的生活(泪流满面…)
也就是说,澪党教众又多了一人
看了沙耶和fate和空境后对人肉免疫,包括搜索
豆腐,你控的其实不是冰冰,只不过冰冰正好是天然呆还穿黑长袜是吧………………
這個表中只看過《嫌疑人X的獻身》以及Sweeney Todd
《伽利略》我是在海港城掏了55塊出來(已經是學生價),看完以後相當後悔的片。這個後悔不是因為片子本身,而是因為我相信在電腦上看字幕組的製作更加能體會到其神髓。媽的香港那幫官翻,居然能翻幾句漏一句,我真想掀桌了。
其實我覺得最後的結尾曲才是最強大的餘波攻擊。整件事太明瞭了,於是那仲淡淡的不著痕跡的感情才是重點。而當那悠長的結尾曲響起的時候,數學家這段感情的無奈才徹底擊沉我。可惜電影院沒多少人跟我一樣留到結尾曲幾乎完才走。
Sweeney Todd,是在家里和表妹一起看的。由於轉向青年漫以及小時候經常狂噴鼻血(完全沒夸大)的經歷,於是對於血倒是沒啥。然後他要抹別人脖子的時候,我還是下意識地摸了摸自己的脖子。Johnny Depp太適合哥特FEEL的造型了,大心一個。暫時還有沒有人能在哥特造型角色上超越他。最喜歡他在《無頭谷》的造型(其實他這類型的造型沒啥根本上的區別),這部就比較夸大他冷漠的一面。話說SH前期作品真的是很刺激。我很懷念他們小調風格的曲子啊!
最近由於要做作業,於是在研究《The Queen》。越看越覺得其細膩程度不亞於東亞電影。至於這是哪一課的作業,大家可以競猜一下,沒有獎。提示是與視覺藝術毫無關係。
留言被吃,等待拯救中
啊,已經成功救出了啊,謝謝店長謝謝CCAV
@流河
don’t lie
@陈永仁
很可惜,我是唯党
@tioover
http://www.wired.com/medtech/health/magazine/17-04/ff_brainatlas?currentPage=all
@古惑狼
当然包括冰冰了!
@Heropkw
是有关电影的回复!
这篇文章送给H姐(泪目
不知道有多少个客栈旅客认出Johnny Depp其实是著名海盗杰克……
The Queen?我猜媒体声音与政治形象的管理。
啊拉啊拉,店長,我受寵若驚啊。
估計也沒人猜的了。回店長,我的課沒那么深奧啦。其實是Conflict Resolution.哈哈哈
黑……黑长袜……
最近周遭笼罩着黑长袜妹子(鼻血……
=====
虽然我对阿三电影不是很有爱,不过贫民窟百万富翁确实很不错。
至于那个很阴暗很扭曲的理发师,人肉馅饼果然还是会让人上瘾的呀(大误
哦,我喜欢百万富翁~
不过那个哥哥的确是个冤大头…
…..
我就知道你绝对是唯党……
我四个都喜欢怎么办……=w=
话说……你居然会在我那留言……
不过为什么飚英文……囧
《马克思佩恩》就是垃圾,嗯,我说电影。我看到一半就是拖着看的……
《百万富翁》最后的集体舞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