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adget整容,还是一样古怪

Engadget是“高新科技产品”博客网中最流行的一位,我记得前不久他们刚更新过站点结构,今天在母公司AOL的敦促下他们将TUAW和其他一些姐妹站集合起来,变成AOL网络的一部分。对于瘾科技,也就是Engadget的中文版是个好事,因为他们好久没被照顾过了,这次能和英文版的大姐合体,流量一定增加。新开放的Switched栏目则是用来吸引一般读者的眼球,一大堆花边新闻(本来就·)。

PS:Engadget更新公告下有许多读者留言抱怨那边侧栏的文字太小,你们真笨,那不是给你看的,那是给Google和Yahoo的机器人看得,有这么闲就自己调整字体大小吧。

Techcrunch的“阴谋”

我以前写过许多次有关Techcrunch的文章,那是因为我相信它是博客对抗媒体的模范之一,诚信在他那行很重要。但诚信之外的事情,Techcrunch就并非如此坦白了。之前Arrington称全明星博客联盟将击败CNET的言论引起不少猜测,但似乎没有人真正踩到点子上。打从2008开始Arrington就减少了自己对Web 2.0新公司的报道,将报道的工作留给其他成员,自己转而去写更多评论性的文章,和音乐产业对扛,介绍非赢利基金会,甚至开始写自己的创业点子。我搞不清楚他葫芦里卖什么药,但以下两条的其中之一肯定是正确的:

1. Techcrunch看准了Techmeme的文章推荐风格,这类评论性的文章最容易登上榜;从而Techcrunch会进一步扩大它在IT博客界的主导力量(正如他们维持着在Technorati上的排名),这对Techcrunch建立权威,获得更多内幕消息很有帮助。

2. Arrington在培养其他成员的在Techcrunch上的读者认可,给他们报道Web 2.0公司,自己跑去做其他事情,因为说实话,写那些评论性的短文花不了多少时间。

这就是职业博客的生活,在分享信息的同时,考虑怎样控制信息。国内的同志们似乎没有这样的决心。

善用Photoshop/After Effects里的“云彩”滤镜

Filter - Render - Cloud

店长并不是那种喜欢往PS/AE里加滤镜/插件的人。我使用Adobe产品也不下5年了,总结的经验之一是:“越是一键到位的功能,后期的实用性越低”。其中在AE和PS里都被小看的功能,毫无疑问是渲染(render)下的云彩(cloud)滤镜。云彩滤镜看似只能生成一些无意义的灰度图,对PS创作贡献甚少,实际上却是很多图像设计的基石。

尝试过编程的同学都知道,生成随机数的函数在很多方面都有贡献;云彩滤镜也一样,它的存在意义就是生成随机花纹(在PS里是静态的,在AE里则是动态的),对于CG/网页设计者尤其重要,是偷懒的最佳伴侣。要看实例?店长常去的PSDTuts最近就写了一篇简易的巧用云彩滤镜教程,有兴趣了解云彩滤镜的旅客可以看看。

蝉鸣

随感

4月,气温逐渐与炎夏同步,工作时没开空调,抱着想考验自己耐力的目标决策。热,源自透过纱帘的日光;烦恼,则源自那做不完的工作和闹不停的蝉鸣。空中无云,只能任由春蝉在枝上鸣叫,并期待鸟儿帮我报仇雪恨;但又不禁怜悯起蝉鸣,仿佛它的消失会带走我回忆中的碎片,如同中学时窗外的那阵蝉声,消逝在云海的清爽影子下。

即将失去智慧齿两粒,心存不安……之后大抵不用工作,可用新番消磨时间,算是安慰。

亚洲需要多些网页设计师

花了点时间在查看春季新番的官方网站上。由于我使用了Firefox NoScript的全局限制,所有网页在第一次加载时都无法显示Flash文件或运行Javascript,我稍微统计了一下不能正常工作的网站数量:100%。没有多余Javascript的网站全部使用Flash导航,没有Flash碍事的网站全部使用Javascript控制窗口浏览……

假设你的系统是Windows,假设你用IE,假设你允许Javascript,假设你安装了Flash……如果你以前不理解为什么店长在看到类似Pixiv的网站时泪流满面,你现在该体会到了。这是拥有再多带宽,再多电子产品都无法“获得”的知识,只有当网页开发者真正开始考虑用户体验时,他们制作的网页才不会像某些烂动画一样,只能被少数人所欣赏。

说起来,3月比特客栈的IE用户下降至65%,IE6(包括那些用IE Shell的人)只占30%左右了。很好,店长希望能在两年内将IE6的访问比率降到5%左右,当前IE6用户看到的那些升级劝告是第一步。

不为留言数量而blog,为留言质量而blog

人,作为个体,总会或多或少的做些没社会价值的事情(对于我年薪150万的校友来说,客栈本身也是无意义的);但当有足够数量的人在做同一件事情,就肯定是有某种作用力在背后推动着他们。尝试去理解那些未被认识的动力,而不是道听途说,枉下结论,正是店长的目标。

店长想为客栈最近放弃了些许娱乐性做个辩护。我们并不是ACG新闻转载站,或是用大字标题吸引读者的ACG门户。去年店长亲身尝试了ACG博客的辛酸,今天我的结论是:这样的博客并不难写,要比较的话,或许和写个人日记差不多,是纯粹的时间与耐性(加上一点足够忽悠旅客的外文水平)的考验。如果以上文字触犯了你的圣洁工作,我道歉,但他们和写一篇耐人寻味的文章相比,实在是太轻松了。客栈需要的不是留言数和流量,否则店长大可以在50%的标题上加入误导性文字或者转载无穷无尽的ACG甜点,再加上本人对Google和Baidu算法的理解,这并不困难。

客栈长期以来的目标是给旅客带来创新的观点和完整的资讯,这是我尽力保障文章原创性的原因;建立在这之上的野望,是希望促进部分旅客思考,乃至希望有读者能带来新的观点。犹如光合作用,这是个非常耗时的任务,包括花费时间创作缺乏娱乐性/爆炸性的内容,但每个回报却是无价的前进动力。

所以当我看到Blog Comments Still Matter这篇文章时颇有感触,对,留言还是很重要的,不是数量是质量。也许博客是网络时代最普通的表达形式,我还是想通过它展现那些缺乏认知的文化。至于其存在意义,是留给历史和后代的抉择。

说到这里,我想去看看4月新番有啥适合自己的,电脑上半点娱乐没有(扫雷不算),想要放松自己的时候还真得颇为棘手。写新番预览的话,我考虑会将娱乐性摆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