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Why does the BBC want to send its readers away? The value of linking by Jonathan Stray, Nieman Journalism Lab of Harvard University
翻译与整理:David Frank
前言
常来客栈的旅客都知道,我们对国内网媒门户的运营模式是颇有微词的。众口一调的政策现状先不谈,它们对新闻粗糙的转载切割也让人心痛——如何打造更有信服力的媒体,本文从有关BBC改革的一篇评论开始谈。
正文
为什么BBC想转发它的读者?浅谈链接的价值。
BBC准备在2013年之前将它们的离站点击数提高一倍;没错,他们正在有意识的将读者送出网站。在BBC最近的一篇官方博文中,新闻编辑Steve Herrmann引用公司最新的战略检讨文档,里面提及了这个目标:
将网站建设成互联网的窗口,在每个新闻页面上提供至少一条对外链接,让这些链接的月均点击通过率翻倍。
平均每篇文章提供一条离站链接,对任何老练的博主来说都是非常低的数值;但主动提高离站点击率在主流新闻媒体中的确是创举。这个目标或许会让那些支持筑高墙封闭式花园的门户运营者困惑,引起那些将聚合服务看作寄生虫的编辑的怒吼与抗议,但Herrmann称BBC将外链看作“为读者服务”。
相关链接非常重要——它们是新闻报道的附加价值;好好选择它们,尽可能连接新闻的源头,假如你引用了其他出版物,报纸与网站的文字,连向它们。
别忘了,这个战略检讨发生在BBC可能被裁剪预算高达6亿英镑的同期,后者占BBC多达15%的支出,其中包括了网络门户25%的预算。BBC网站将被迫于2013年之前把新闻栏目数减半。与此同时,BBC还延后了英国本土iPad与iPhone阅读软件的发布日期,基于业内抱怨它将把私人新闻社挤出了市场(美国用户已经可以使用该iPad软件)。
BBC增加站外链接的决策是一次编辑方针改革还是转移财政缩减的视线?他们是在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还是被监管机构限制了新闻报道的范围?抑或是他们准备转型为聚合型的新闻机构?为此我专程访问了Herrmann,他回复我的邮件说道:
这个战略将BBC设想为一个公共的文化空间,一个不推销任何东西,可以被信任的领域。它为BBC与其他公共文化团体的合作路线做出了定位。BBC的目标是在扩大这个公共空间的同时,分享与促进多样化的内容。
回到BBC在线的主旨,除了报道新闻,天气,体育与电视节目,是应该成为“互联网的窗口”,引导听众找到网络上最好的内容,并积极与站外服务合作。这是我们促进点击通过率的原因。
尽管如此,他也承认了这个决策涉及对反竞争行为的顾虑,“我们的确要给其他机构留下报道空间”,他写到。
这个变动也意味着增加透明度。在这个来源文档电子化网络化的时代,读者与记者拥有相同的新闻材料并不奇怪;然而提供信息源仍不常见于新闻机构操守,我询问了Herrmann有关BBC的信息源政策。
我在博文中也提到,连向最相关最有用的信息,包括源文件,应该成为我们的编辑原则。这并不是什么创新,读者对我们以前提供的政府的预算公告细节就很感兴趣。我们是在复述这个原则,并明确我们希望尽力完善来源链接的意向。细节上当然还有一些难度,例如在写作时文档并没有公开,或者文档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这些细节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我对在用户详尽反馈的帮助下打造最佳的新闻政策深感兴趣。
在Herrmann原博文下有用户之间的活跃讨论,对学术杂志与其他非免费来源的分享模式尤其受关注。值得一提的是DocumentCloud计划,它们正在建立一个严肃的新闻文档库,包括对未发布的文档进行限时保护。
但这种链接模式是否适用于你的竞争对手?各司其职,链接最佳内容的新媒体座右铭自然没错,但传统媒体普遍对转发读者颇为忌讳。BBC准备打破这种僵局,增多对手的新闻链接吗?
没错,包括其他新闻机构与信息来源。这是我那篇博文的重点所在。我们还在研究这种模式对我们日常新闻处理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多更好的添加链接。从我们成立的第一天开始就有站外链接,我们也早已有自动化模块从其他新闻机构获取相关信息。但如何让科技更好的为我们服务,以及记者们应该如何改变自己报道新闻的习惯,仍需时间分析。
聚合服务的繁荣是因为用户觉得它们实用。每周回顾与十佳列表仍是博客最常用的写作模式。虽然新闻报道常常要求“字句有出处”,但实际执行过程中维基百科却常比新闻更准确的连接至相关来源。这么看来,BBC的政策转变不无道理。
后话
站外链接还是站内链接,这是一个问题。
超链接是互联网最重要的元素,没有它们,我们这代人熟悉的互联网将不复存在;也许Web 3.0能摆脱这根古老的支柱,但超越点击的时代还没到来——20年,我们只学会了滚动与拖拽。
所有站主都知道链接的重要性,这是Yahoo与Google教会我们的基本生存技能。但连向哪里,却一直是困扰国内网媒的谜题。
SEO专家告诉领导,连接站内关键词是最好的选择;头条编辑告诉领导,连接站内新闻热点是最好的选择;宣传组长告诉领导,连接站内广告与服务是最好的选择。偏偏没人告诉这些领导,站外链接能为网站赚来更多的读者,即便它们看起来卑微弱小兼无利可图。
正如原文下的留言者所述,不管BBC外链的真实意图如何,这都是极为高明的未雨绸缪。链接提高文章的价值,网站会赚得更多的连入;网站改变读者群的阅读习惯,使自己成为读者喜爱的窗口与通道;与其他机构合作,侧面增加新闻报道的多样性……看似送走了读者,看似降低了点击,看似减少了报道,其实上恰恰相反,BBC通过站外链接更牢固的控制了网络战场。
在中国,甚少网媒编辑相信这种资讯多样化。他们准确的执行着上级任务,把网站打扮成独立的新闻来源,用复制头条,原创翻译与来源未知的报道装点门户。我理解他们的心情,没有新闻来源,读者跳槽到新闻来源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让读者知识停滞在自己网站的水平线上,何乐而不为?
然而他们忘了,对网络用户最形象的比喻是时刻在激烈碰撞的气体分子。伪造的新闻独家,只能成为新用户的歇脚点,无法维持长期的通道效应,更不能生出类似主流媒体的品牌效应——最好的结局,也仅仅是在读者流入与流失曲线中找到一个较高的平衡点。
中国网媒必须醒悟,互联网不欢迎并时刻颠覆着单调信息源,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多少组织在促进大合唱的信息源了。仅剩的几家之一,是培养人弹与冷血杀手的塔利班孤儿学校。另外一家,也轮不到你们来提鞋。
固守堡垒,任何网媒都会被同类网站所淹没。这是无可避免的事情,若你可以用金钱与人力打造一个网媒,别人何尝不可?给读者一个阅读你的独特理由,否则读者只会选择最便宜最方便的那家。别忘了互联网是畅通的,把你的赌注放在相反的方向,等待你的将是悲剧。
连接出去!让你的读者发现你以外的网站,让你的用户认识你的网络世界——不要假设离开的人不再返回,因为谁也说不准气体分子啥时候又回到原点,但它比假设分子总在某一点附近打转靠谱多了。
完。
说得很有道理,现在信息那么多,谁都希望挑一个最简洁方便的通道,你做得好大家就选你。看起来好像把源头链向了别人,但你才是最接近用户的终端,是他们获取资讯的窗口。
国内的媒体同质化的程度有多严重?我觉得生存都是问题,发展就不容易考虑那么多了。
目前的网媒编辑太多体力活,这和富士康一样,再大也只能为别人打工,而不是自己成为媒体。
hyperlink只是hypertext最重要的元素,www不是互联网。。。。
虽然目前www已经是80%的互联网了。
除了URL之外,还有URN。DHT可以看成一种广义的URN
>超链接是互联网最重要的元素
>没有它们,我们这代人熟悉的互联网将不复存在
我写作时也想到了有人要来挑这个骨头的。所以特别附加了“我们这代人熟悉的互联网”。不基于world wide web的网媒已经消失,而usenet技术上并不是互联网,只是融入了互联网。telnet则半死不活,越来越局限于LAN了。
上升到店长的认识有点困难,至少这边看起来这依然只是BBC的一种试探性策略。
至于国内的问题,如果BBC的这次外链策略成功了,我觉得国内立即会出现类似策略的效仿者。国内并不是缺乏开放精神或者别的什么,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国内永远也看不到像样的创新,基本都是拿来主义。一部分是老大哥的原因,一部分是功利社会的必然现象。毕竟作为吃螃蟹的个体来说,风险太高了。
Telnet?
整天上PTT…
我每次上都感慨 台湾佬怎么就能忍了这么久…
各種政廁- -.
即使某些網媒沒有用戶它還是不會死的- -.
因為它都在用咱們的錢- -.
BBC的做法很有意思或者考虑了很远它让本不属于它的连接成为了它的
想像一下 人们通过bbc连接到他们想看的东西上面
这招的确很高可是在中国行不通毕竟中国的大家还都是实用主义没人会去尝试风险太大的东西即便它是可持续发展的
麻痹的人生!!扭曲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