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胡锦涛已经抵达了四川灾区,现在飞机刚刚降落,温家宝总理在机场迎接胡锦涛总书记,一会儿温家宝总理将乘飞机返回北京。”
这里店长用最平民的说法解释,按照以前开会胡温两人悄悄话的照片猜测,两人的关系不止于工作;莫非这就是经典热血漫画的“两肋插刀,哥们上”?当然就算只是工作,主席也是时候亲临了。
We don't choose who we are, but we do choose who we become.
“现在胡锦涛已经抵达了四川灾区,现在飞机刚刚降落,温家宝总理在机场迎接胡锦涛总书记,一会儿温家宝总理将乘飞机返回北京。”
这里店长用最平民的说法解释,按照以前开会胡温两人悄悄话的照片猜测,两人的关系不止于工作;莫非这就是经典热血漫画的“两肋插刀,哥们上”?当然就算只是工作,主席也是时候亲临了。
CBS生吞CNET,用18亿美元收购。说实话CNET的运营这么差,给收购也是正常的事情。本来是全世界最大的照片库Webshots给你们搞残了,本来是最大的游戏评论网站Gamespot又给你谋杀了,手里还拽着tv.com,mp3.com,radio.com,news.com,chat.com,download.com乃至com.com一堆好域名浪费,CBS不买你买谁?他们很明显是冲着CNET的域名和人气去的,赶快把CNET的领导层灭了再说。
话说回来,CBS收购了last.fm,现在又拥有了Gamespot,我的信息不都在他们手里了?不妙啊不妙啊,一个Google还不够么?
灾难让人重新认识很多事情,相信各位在本周也有类似的体会。对于店长来说,本周除了对咱温总理有了个更全面的认识以外,半岛电视台也在我心中留下了另一种形象。Al-Jazeera,半岛电视台,一直以来以“恐怖份子新闻发布中心”的形象存在于世界新闻的话题中,至于为什么拉登的爪牙老找他们发布信息,我一直没有特别好的解答。
但在看完半岛电视台(英文频道)中国记者站对四川地震的采访之后,我明白为什么了。半岛就是那种可以用冷漠目光看待一切悲剧的电视台,他们记者的名言Whether it’s Bush or Bin Laden, if it’s newsworthy it gets on air(不管是拉登还是布什,只要是新闻就应该播)的确执行的很好,相信各位在看完报道之后就会明白。
片中并没有对中国政府做任何评论,半岛只将最残酷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该记者采访的北川某镇,已经到了尸体都没办法及时收集的程度了,整个城内蔓延着腐烂的味道,亲人用自行车运送尸体。这是少数上不了CCTV的内容——无论十万大军怎么努力,72小时已经过了,奇迹毕竟是少数。
另一方面日本的国际紧急援助队来了,虽然已经迟了,但总好过没有,许多乡村我们都来不及搜索,因为都江堰大坝随时都可能倒塌。
事实让我们默哀,事实让我们反思,请记住这一切。
[Via Shanghaiist]
让现有如下HTML+CSS代码。它能生成上图的左图,现在要将它改成右图的样子(黄色方框正好填满黑框的剩余空间),应该怎么设计CSS代码?提示,最短的解法需要修改.four(黄色框的class),不用改动现有代码,只需加入新的属性即可。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Strict//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strict.dtd">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head>
<title>test</title>
<style>
.main{
font-size:2em;
width:100px;
height:7.5em;
position:absolute;
top:10pt;
left:10%;
border:2px solid #000000;
}
.one,.two,.three,.four{
padding-top:0.5em;
height:2em;
background-color:blue;
}
.two{
padding-top:1em;
background-color:green;
}
.three{
padding-top:1em;
font-size:0.5em;
background-color:red;
}
.four{
background-color:yellow;
}
</style>
</head>
<body>
<div class="main">
<div class="one"></div>
<div class="two"></div>
<div class="three">
<div class="four"></div>
</div>
</div>
</body>
</html>
解题思路:
对网页设计有兴趣的同学尽管来尝试吧,虽然道理非常简单,但亲身尝试对今后你使用em元素非常有帮助,尤其是在font-size使用相对单位时的“特质”,有时候你的浏览器并没有出错(这段代码在IE6与7,FF和Opera上的渲染都完全相同),出错的只是你的大脑。
答案周末公布。
(首先要说的是本文只针对网页设计者和Opera使用者而写,无关者请无视,不要主动弹出来喊“用什么浏览器的飘”,我会让你的留言一起飘到数据库地狱去。)
接下来谈谈店长这个小发现,自从Opera 9发布以来店长就一直被它奇怪的中文渲染所困扰,字体大小不一,比重也变化多端(见上图),无论使用页面CSS进行怎样的定义,始终没办法改变它的渲染行为。无奈之下只得放弃Opera,换用Firefox。如今FF早已经成为我的首选,但Opera的问题依旧困扰着我。
直到我发现了这个页面。
症状描述:Opera 9.x在使用简体中文的系统上(Windows和Linux)渲染中文字体时字符集选择错误,准确的说,是将简体中文用繁体字符集渲染。
影响范围:部分简体中文系统,平台不限;出现问题的页面编码为utf-8;Opera 9.2系列(当前稳定版本)均有可能出现此问题,9.5开发版我没有测试。
解决办法:
这里分为两个部分谈,首先说网页设计者怎样绕过这个问题。
之前提供的链接也解释了,Opera之所以会选择和CSS内设定font-family不同的字符集是因为国际化(i18n)的需求,浏览器在页面没有设定特定语言(lang属性,几乎可用在任何html元素上)的会自行决定字符集,这个决定无法通过CSS更改。
要让Opera分辨简体字和繁体字也简单,在html元素上添加lang属性即可,用"zh-hans"作为值,按照W3C说法这比zh_CN的更受认可;如果是XML文档可以顺便加入xml:lang="zh-hans",以免Opera的检查过于严格,两者都符合(X)HTML标准,可并存。
如果你只想页面上部分元素使用简体字渲染,也请参考之前的链接,里面有详细的HTML+CSS范例。
解决了设计者的困挠,用户又该如何让Opera正确渲染没有加入lang属性的页面呢?
User Javascript,Opera很早就支持类似Firefox上Greasemonkey的自定义JS功能,它的设定在工具->首选项->高级->内容的栏目下,设定一个文件夹,Opera会读取里面所有的.js文件。我们只要写一个简单的JS来实现为没有lang属性的页面增加正确属性即可,以下实际代码。
// ==UserScript==
// @include http://www.google.cn/*
// ==/UserScript==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
'load',
function () {
var lang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tml")[0].getAttribute("lang");
if(!lang)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tml")[0].setAttribute("lang","zh-hans");
}
},
false
);
用过Greasemonkey的同学应该很熟悉这个设计了,我稍微解释一下,顶部注释部分负责限制代码运行的域名,在这里我限制了代码在google.com的域名下才运行(白名单)。
Opera提供了自设的几个强大的Event Listener,但这里我们只要用Javascript DOM的即可,默认设定是在页面读取完毕之后添加lang属性,也就是字体会在页面读取完毕后修正。肯定有更好的做法,但本人JS水平有限,想不到更快更准Fire的方式,有熟练者请赐教。另外input元素的中文字体无论使用哪种方式还是不变,不知道是不是bug,对与我这类开发者来说这已经不是问题了。
最后顺便一提,如果你要在HTTPS这种加密页面内用User Javascript(例如Google Reader),opera:config内User JavaScript on HTTPS的选项必须打开,默认是关闭的。
这样一来Opera 9.x在简体Windows上老难题也解决(大半)了,浏览器公国的再度恢复平静。其实Linux上也可用同样的伎俩,只不过它们有更快捷的办法——env lang=zh_CN。
更新:Opera:Config里Force Encoding也是非常重要的值,设置成AUTODETECT-ZH应该可以;店长的设置不知道为什么变成AUTODETECT-JP了,至此input元素的显示问题也解决。我建议有同样问题的旅客先检查你的Force Encoding和首选项里的字体设定(菜单中文显示可以通过设置字体为宋体解决),然后看查看栏目里的用户自定义风格是否无意中启动了(Opera可以覆盖页面CSS),最后再考虑用上诉的解决办法;网页开发者则可在页面里加入lang属性,方便浏览器更好的语言支持。
完。
谈这种灾难不可能不涉及政治,更难不夹杂个人情感,我本希望避免谈类似的话题;但眼看着正规报道之外的无根据流言层出不穷,店长忍不住想为政府申辩。本人的能力仅限于捐助灾区,救人的工作现在只有前线战士能完成——至少让无为的我在网上多帮帮忙,也许你认为“表态”这种援助方式很冷血,但店长现在只有表态的能力。
店长和众多网民一样,常带着放大镜看中央领导人的发言。看新闻发言多了,就会明白避重就轻,官腔官调在我党是家常便饭。然而这次温总理的发言却给我完全不同的感受,尤其是他“同胞们,要冷静……同志们,你们辛苦了”那两句,仿佛是在压抑着自己身为高层却不能拯救人民的愧疚。说实话,这两句比那些“获得抗灾的全面胜利”有感染力多了。
但随着死亡人数的上升,有关政府部门失职的言论也开始在网上流传,仿佛1万人的死亡都变成了地震局的失误。仅仅因为没能正确预报地震,就要他们代替自然灾害背上谋财害命的罪行,说得过去么?我与这些奉行“强制责任制”的网民持不同观点,以下是我自己的分析。
我记得美国一家报纸在9.11发生5周年到纽约街头随机采访了数千人,问他们认为9.11事件是不是美国政府策划的战争阴谋,其中10%的人回答了“是”的选项。为什么会有这种阴谋论存在?该报纸的分析结论是“美国人无法接受本土被恐怖袭击的事实”,长期以来“领土安全”的光环被打破,许多人选择了逃避——相信阴谋论,只有美国政府才能整死美国人。
我觉得国内的“问责潮”和9.11阴谋论相仿,这么严重的死伤,已经完全超出大部分人的预测,想起年初造成更大经济损失的雪灾也和政府行动迟缓有关,又考虑到历史上政府的反应机制均偏慢,脑中的矛头逐渐摆正:政府失职和末日电影般的死伤数有关系!然而事实是什么?事实是就算我们立马剁了地震局那群人这地震也已经发生,而且毫无疑问今后还会发生,天气预报尚模棱两可,问责地震更加困难。
如果说中国在处理有关地震信息的方式上真有什么不足,我认为还是信息控制过于严格,上述的流言蜚语,只要我们允许多一点新闻自由度,也就不攻自破了。不过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话说回来,1万多人死亡,而且数字是肯定还要翻倍,谁能轻易接受?没人,我宁愿天天听官腔也不愿在灾后听实话。这就是底线,如果我们的领导层连这点主次都不分,中国就不是中国了,应该叫缅甸二号;而这个地震也不该是汶川,应该是唐山。
于是就有了第二个讨论,中国应该主动向国际寻求援助。
汶川重灾区的公路绝大多数被破坏,没有地面车辆代步,加上天气恶劣影响空中支援,汶川地区的援救工作受阻。放在30年前,没有互联网,没有数十家电视台,信息流通量低,自然对援救工作的开展不清楚;如今的网络新闻更新极快,48小时已经是非常漫长的时间了,我们却连灾区都没摸遍,这自然会挑起信任危机。
是我们政府为了面子故意抵制援助吗?是我们政府为了增加民信故意打肿脸充胖子吗?店长看不到任何有充分根据的解释,无论是为了救人还是为了奥运,如果现在寻求国际援助能加快控制大局,政府一定会选择这种方式。这已经不是唐山的时代,即便是对政府非常“多质疑”的我也相信“国家安全”并非我们没主动寻求援助的主要缘由。
无论今后数日中国政府是否积极寻求援助,重灾区的工作人员依旧会是军人,如何在人类生存极限到来前尽可能救人是当务之急,我相信政府会在这个基础上做选择。
人容易在眼前的悲剧中陷入迷惘和绝望,请冷静,同胞们,就算你没办法为灾区做出什么贡献,也请至少给政府一点信任;任何政治因素都不能阻隔我们血管里流淌着的人性。
PS:捐款的地址在此略过,有心的话Google或打开电视就能看到。
祝愿各位旅客无恙,完。
Powerset今天正式公开他们的首款产品:通过分析自然语言结构返回更准确结果的搜索引擎。以Wikipedia和Freebase作为数据库,Powerset展示了它强大的文字分析能力。使用同样的搜索文字,它确实能返回比Google针对性更强的信息(就别提Wikipedia自己的垃圾搜索系统了)。
值得留意的是,Powerset搜索结果的黏性比Google大得多。换句话说,Google搜索是门,你找门号,开门,之后就没它什么事了;Powerset的搜索让用户持续停留在它的页面上,站在商家的角度看,这对投放广告和挽留客户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若融入类似Amazon/当当的购物推荐系统则可间接提高用户消费欲望,是很有前途的搜索系统。
但当前Powerset带来的好处则更加直接:看Wikipedia的内容又不需要代理了!Powerset界面的速度和功能都比Gollum好上数倍,绝对是不能上Wikipedia官网的用户的最佳伴侣。
店长的深夜收视指南:本周最佳娱乐片当属《红》的第六集,虽然画面是“神采飞扬至扭曲变形”,内容却完全跳出原作灰暗的主线故事。疯狂,太疯狂了,比上周的变装登塔者更多“莫名其妙的笑点”。顺便问个,原作有类似的桥段么?感觉用文字来描写本集的场景异常困难。
PS:内涵片突然没剧情真好,也不用担心错过什么剧情,光是看截图我就决定要下载来看了,果然物超所值。
另一方面,店长有追的两部动画之一图书馆战争则强差人意。只谈画质外貌《图》是无可挑剔,反观剧情灵魂,则未免太平淡了一点。我可以理解制作组在接连数集“枪林弹雨”之后想加点“支线剧情”缓和气氛,但本集的对白设计(数量过少,缺乏亮点)和剧情开展(过于写实,哭笑不得)已接近“无聊”的地步,若不是精美的画风在独力支撑,估计收视率会继续下挫。
PS:搞不清楚是原作刻意美化战争还是导演刻意回避现实。小田原的战斗从强度,战术乃至伤亡程度都和儿童读物里的正邪大战相仿,给店长这种年龄的人看实在不过瘾。难道深夜动画“废萌”的定义又扩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