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次已经说的够多了。这次还是同一个书评人在slashdot上投稿,我越想就越怀疑这书的潜力顾客——青少年,不大可能买它当兴趣图书看(或者说不会有学校用这个启蒙学生)。
via slashdot
We don't choose who we are, but we do choose who we become.
摇啊摇,摇到叹息桥~名那,瓦达西又绯想天了。翻译成中文是我又在飞机上厚皮脸的补看电影了……因为需要睡眠,只看了两部,大略介绍下。
话说,店长手里堆积着一批新鲜热辣堪比蓝蓝路早晨套餐的新番作品等着长江后浪推前浪,但我却更热衷于处理蹲在浏览器角落收集灰尘的豆瓣电影书签——并不是说豆瓣比早晨套餐有营养,接下来的电影不是谋杀就是性爱,从取材角度看,红地毯不见得比蓝蓝路高尚多少。只不过,这些电影再次验证了本人坚持的“剧情基石论”。于是我,在投身新番乱战之前,有感而发。
让我们顺着实际的观看次序来回顾电影吧(已避免宣传海报以外的剧透,各位可以安心阅读)。
托概率学和各位的福,本人已平安抵达学院,目前正在抽空找死写这篇短文。尽管没有像在飞行棋里同时丢中两次“六”的大吉体验,这次的飞行体验还是可圈可点的。
一如平常的无视身旁的乘客(这次是感冒的大叔,更加要远离),想着要为收拾房间和备课做准备,将大段时间让给睡眠了;电影只收看了两部。
2008年从很多角度看都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打翻五味瓶的年份。也许正在读本文的你和我一样还要在2009年跨越难关,但请祝贺自己活过了2008——即便是明天树下有多少花瓣,天上有多少云朵,湖中有多少浮冰这类愚蠢与脱俗一线之隔的问题,我们亦能尝试回答,因为我们还活着,耗着,消费着,和谐着……
2008年的工作别留到2009,店长基本将时间花在了往前赶工作进度上,落下一个2008年新番回顾至今天,也是时候抖包袱了。今年已不准备再写专题和翻译,我就利用这篇年终回顾开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