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胞们,要冷静。

这种灾难不可能不涉及政治,更难不夹杂个人情感,我本希望避免谈类似的话题;但眼看着正规报道之外的无根据流言层出不穷,店长忍不住想为政府申辩。本人的能力仅限于捐助灾区,救人的工作现在只有前线战士能完成——至少让无为的我在网上多帮帮忙,也许你认为“表态”这种援助方式很冷血,但店长现在只有表态的能力。

客栈地图

店长和众多网民一样,常带着放大镜看中央领导人的发言。看新闻发言多了,就会明白避重就轻,官腔官调在我党是家常便饭。然而这次温总理的发言却给我完全不同的感受,尤其是他“同胞们,要冷静……同志们,你们辛苦了”那两句,仿佛是在压抑着自己身为高层却不能拯救人民的愧疚。说实话,这两句比那些“获得抗灾的全面胜利”有感染力多了。

但随着死亡人数的上升,有关政府部门失职的言论也开始在网上流传,仿佛1万人的死亡都变成了地震局的失误。仅仅因为没能正确预报地震,就要他们代替自然灾害背上谋财害命的罪行,说得过去么?我与这些奉行“强制责任制”的网民持不同观点,以下是我自己的分析。

我记得美国一家报纸在9.11发生5周年到纽约街头随机采访了数千人,问他们认为9.11事件是不是美国政府策划的战争阴谋,其中10%的人回答了“是”的选项。为什么会有这种阴谋论存在?该报纸的分析结论是“美国人无法接受本土被恐怖袭击的事实”,长期以来“领土安全”的光环被打破,许多人选择了逃避——相信阴谋论,只有美国政府才能整死美国人。

我觉得国内的“问责潮”和9.11阴谋论相仿,这么严重的死伤,已经完全超出大部分人的预测,想起年初造成更大经济损失的雪灾也和政府行动迟缓有关,又考虑到历史上政府的反应机制均偏慢,脑中的矛头逐渐摆正:政府失职和末日电影般的死伤数有关系!然而事实是什么?事实是就算我们立马剁了地震局那群人这地震也已经发生,而且毫无疑问今后还会发生,天气预报尚模棱两可,问责地震更加困难。

如果说中国在处理有关地震信息的方式上真有什么不足,我认为还是信息控制过于严格,上述的流言蜚语,只要我们允许多一点新闻自由度,也就不攻自破了。不过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话说回来,1万多人死亡,而且数字是肯定还要翻倍,谁能轻易接受?没人,我宁愿天天听官腔也不愿在灾后听实话。这就是底线,如果我们的领导层连这点主次都不分,中国就不是中国了,应该叫缅甸二号;而这个地震也不该是汶川,应该是唐山。

于是就有了第二个讨论,中国应该主动向国际寻求援助。

汶川重灾区的公路绝大多数被破坏,没有地面车辆代步,加上天气恶劣影响空中支援,汶川地区的援救工作受阻。放在30年前,没有互联网,没有数十家电视台,信息流通量低,自然对援救工作的开展不清楚;如今的网络新闻更新极快,48小时已经是非常漫长的时间了,我们却连灾区都没摸遍,这自然会挑起信任危机。

是我们政府为了面子故意抵制援助吗?是我们政府为了增加民信故意打肿脸充胖子吗?店长看不到任何有充分根据的解释,无论是为了救人还是为了奥运,如果现在寻求国际援助能加快控制大局,政府一定会选择这种方式。这已经不是唐山的时代,即便是对政府非常“多质疑”的我也相信“国家安全”并非我们没主动寻求援助的主要缘由。

无论今后数日中国政府是否积极寻求援助,重灾区的工作人员依旧会是军人,如何在人类生存极限到来前尽可能救人是当务之急,我相信政府会在这个基础上做选择。

人容易在眼前的悲剧中陷入迷惘和绝望,请冷静,同胞们,就算你没办法为灾区做出什么贡献,也请至少给政府一点信任;任何政治因素都不能阻隔我们血管里流淌着的人性

PS:捐款的地址在此略过,有心的话Google或打开电视就能看到。

祝愿各位旅客无恙,

我爱Powerset

新一代搜索引擎?

Powerset今天正式公开他们的首款产品:通过分析自然语言结构返回更准确结果的搜索引擎。以Wikipedia和Freebase作为数据库,Powerset展示了它强大的文字分析能力。使用同样的搜索文字,它确实能返回比Google针对性更强的信息(就别提Wikipedia自己的垃圾搜索系统了)。

值得留意的是,Powerset搜索结果的黏性比Google大得多。换句话说,Google搜索是门,你找门号,开门,之后就没它什么事了;Powerset的搜索让用户持续停留在它的页面上,站在商家的角度看,这对投放广告和挽留客户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若融入类似Amazon/当当的购物推荐系统则可间接提高用户消费欲望,是很有前途的搜索系统。

但当前Powerset带来的好处则更加直接:看Wikipedia的内容又不需要代理了!Powerset界面的速度和功能都比Gollum好上数倍,绝对是不能上Wikipedia官网的用户的最佳伴侣。

红 06 与 图书馆战争 05

this is madness!

店长的深夜收视指南:本周最佳娱乐片当属《红》的第六集,虽然画面是“神采飞扬至扭曲变形”,内容却完全跳出原作灰暗的主线故事。疯狂,太疯狂了,比上周的变装登塔者更多“莫名其妙的笑点”。顺便问个,原作有类似的桥段么?感觉用文字来描写本集的场景异常困难。

PS:内涵片突然没剧情真好,也不用担心错过什么剧情,光是看截图我就决定要下载来看了,果然物超所值。

废萌?

另一方面,店长有追的两部动画之一图书馆战争则强差人意。只谈画质外貌《图》是无可挑剔,反观剧情灵魂,则未免太平淡了一点。我可以理解制作组在接连数集“枪林弹雨”之后想加点“支线剧情”缓和气氛,但本集的对白设计(数量过少,缺乏亮点)和剧情开展(过于写实,哭笑不得)已接近“无聊”的地步,若不是精美的画风在独力支撑,估计收视率会继续下挫。

PS:搞不清楚是原作刻意美化战争还是导演刻意回避现实。小田原的战斗从强度,战术乃至伤亡程度都和儿童读物里的正邪大战相仿,给店长这种年龄的人看实在不过瘾。难道深夜动画“废萌”的定义又扩展了?

燃烧的五月

啊啊啊啊

花了大量时间在Computational Complexity里老牛拉车,一有空就把时间全部投入到研究Drupal的API里,Google Reader继续1000+膨胀,啊不管了,应该说管不了,就让我在5月里燃烧至灰烬吧。

完全是店长的miss啊,早知道就不在女子学院里当教师了,实验证明本人只有老牛拉车没有老汉推车的命orz

啊,再大声一些。

如何注册Pixiv

国内很多同学搞不清楚怎么注册Pixiv,让店长悄悄告诉你一个方法,打开电脑麦克风,对着首页洪亮的喊出“初音ミク”,通过验证的话,就会获赠Pixiv Pro帐号一个哦,可以上传普通用户两倍大小的图片哦。

你看,首页上不是写着”Sing up for Pixiv”吗?SING UP同学们!

大众软件 vs Niko Partners,你信哪边?

来自大众软件2008年初发布的中国电脑游戏产业报告取样范围):

根据我们从单机代理发行商及渠道商得到的数据统计,2007年出品的单机游戏产品市场总额为9761.8万元(含07年之前出品的持续销售产品),这比 2006年1.73亿元的市场额下降了近1/2。这说明在2007年,单机游戏的市场份额仍在持续下降,这也与部分单机游戏代理商没有在2007年推出新品有关。

——2007年单机游戏市场总规模

来自Niko Partners前日发布的2008 China Videogame Market Annual Review & Forecast(取样范围类似,但Niko Partner是在今年3月采集样本):

Piracy remains an issue for packaged software via digital downloads and counterfeit copies of games, but legitimate sales of packaged offline PC games surged 56% in 2007, over 2006. Chinese gamers are showing that they like to buy the legitimate copies to ensure quality and to get customer support.

翻译:非法下载和伪正版的问题依旧,但正版PC游戏的销量依旧比2006年上升了56%;中国玩家购买正版游戏的原因包括“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

——GamasutraGamespy部分翻译

我们可以对比下两者的可信度。双方都是第六年制作类似的报告,也都对中国市场规则非常熟悉。大众软件是大众媒体,在收集公司信息上可能更强;反观Niko Partners是专职市场分析,靠数据分析为生的他们会调查的更广,他们的数据采集量也是大软读者调查的两倍(75,000 vs 30,663,虽然无法平行比较内容)。

客栈以前也撰写过很多次有关国内单机游戏销量的报告:2005年无论是大众软件还是Niko Partners都记录了双位数的销量下滑;次年Niko Partners开始录得28%的回升,大众软件收集的数据也大幅度反弹;然而到2007年两者却出现如此大的差距,何解

这里顺便找来第三份报告作为对比,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游戏出版物工作委员会(GBC)与国际数据公司(IDC)联合制作的2007年中国游戏产业调查报告,他们站在Niko Partners一边,指出:

2007年,中国单机游戏市场出版发行新单机游戏68款,与2006年的70款基本持平。2007年,中国单机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7350万元人民币,比2006年的6500万元人民币增长13.1%。

小结

大众软件:1.73亿元 -> 9761.8万元,下降50%左右

Niko Partners:904,000份 -> ?份(准确数据未发布),上升56%

GBC+IDC:6500万元 -> 7350万元,上升13.1%

以上数据均只限大陆地区,均只包含PC单机游戏,建立在2007年游戏平均售价与2006年并无明显变化的基础上,到底是谁搞错了?我们的单机游戏还有没有翻身的日子?

有鉴于政策的限制,多年来店长的猜测都偏向悲观,今年却有两份报告站在单机游戏复苏的一方,我们该相信多数派呢?还是支持老朋友大软?数据的真实性我们没办法检测,有什么“动机”促使他们忽悠我们?

Continue reading “大众软件 vs Niko Partners,你信哪边?”